close

投資押錯寶 小心央行也會破產


中時 更新日期:2008/06/13 04:33 陳碧芬、陳美君台北報導



掌握國家資金的中央銀行,是這波高通膨、美元重貶的最大受害者,從為市場注資到外匯操作,都成為央行可能面臨巨額損失的危險因子。



世界各國主要國家的外匯存底,增加金額在這兩個月明顯減少,韓國、日本、香港和新加坡,甚至都出現負成長,國際資本市場即刻熱烈探討的「央行破產論」,已從歐美市場吹向亞洲。



我國央行甫公佈的五月外匯存底2900.7億美元,較前月增加6.93億美元,蟬連世界第五。但就三個月來的數據,每月的增額部位連續減少,從90億美元、25億美元上下,一路縮減。央行對此感到慶幸,因為相對於外匯存底不增反減的韓國,兩國的差距已逐漸拉開。



韓國在五月底的外匯存底為2568億美元,較前一月的2604.8億美元減少36.8億美元。市場分析,主因是受到外資撤出,以及韓國央行大量拋匯阻貶所致。



據央行統計,五月歐元、日圓、瑞士法郎等主要貨幣兌美元出現小貶,分別貶值0.34%、1.43%,以及1.12%,英鎊、加幣兌美元匯率呈現升值,幅度分別為0.37%,以及2.44%。換句話說,外匯存底美元部位愈多的國家,因為匯率操作不順所造成的央行損失,機率性就愈大,新加坡和香港的外匯存底減少,原由可能就是在此。



日本部份,外匯存底四月份單月就減少102億美元,與外國減少持有日圓進行外幣套利,有直接的關聯,另外和央行總裁人選難產也有關;至於增加資金的中國大陸和蘇聯,並不是因為兩國央行的外匯操作能力有多高竿,而是拜外資熱錢和油元所賜。



國際清算銀行(BIS)最新報告指出,各國外匯存底的金額,總是隨著一次又一次的「後金融危機」而持續增加,如今總數規模已大到對一般金融市場造成威脅,各國央行也在獲利壓力下,最方便的方式,是把外匯存底操作到「以鄰為壑」,推升自家貨幣、壓低他國幣值,BIS對此特別警告。



在美元趨貶已難以挽回下,各國央行操作外匯存的方法,勢將被迫改變傳統邏輯,否則目前趨於減少、管理被質疑的現況,可能無法扭轉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gingin 的頭像
    wengingin

    wengingin的部落格

    wenging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